我国的古建筑规模恢宏,美伦美焕,凝结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,影响了许多东方民族的建筑风格,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。但是这些古建筑多为木造,容易被火焚毁,历史上的知名建筑多是依靠重建维持原貌,随着现今社会传统工艺的逐渐失传和对森林的保护,古建筑成了一种不可再造的珍宝,稍有不慎就会变成遗迹。消防维保,消防检测等都需要做到位。
要保持古建筑不被毁坏,防火是一个重点。古建筑着火多由以下几个原因引发:一是雷电,古建筑形体高大,高高的屋脊、兽吻,出挑的檐角,都是容易遭到雷击的部位,在古代有许多宫殿遭雷击起火的记载,现在古建筑上都装有避雷针,沿屋脊和檐脊敷设避雷线,将雷电引入地下,在接地的部位设置标识,提醒人们雨天不要靠近。
古建筑群应科学合理地进行消防安全布局,拆除古建筑周围的违规建筑,消除火灾隐患,留出防火间距,确实无法开辟防火间距的,应在不破坏原有格局的情况下设置防火墙、水幕等防火分隔措施,并在不破坏原有布局的情况下,开辟消防车通道和人员疏散通道。对建在森林、郊野的古建筑周围应开辟宽度30~50m的防火隔离带,并在秋冬季节清除30m范围内的杂草,干枯枝等可燃物。